千亿分之一秒时间精度背后的硬核“雕刻师”-尊龙凯时官方网站

当前位置:尊龙官方网站首页 > 科技创新 > 创新动态

千亿分之一秒时间精度背后的硬核“雕刻师”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4年01月26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每当新闻联播片头音乐响起,就知道是北京时间19点整,只要将手机、电脑连上互联网,就可以与时间服务器同步校准,让你的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准确无误……然而,你是否想过,这些精准的时间是如何产生、如何获得?

  从研发国内首台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、系列微型化铷原子钟,到承建增强型罗兰授时发射系统以及差分系统、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,中国电科始终创新探索,围绕“原子钟-守时-授时-用时”时间频率产业链,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支撑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。

从0到1,精准产生“北京时间”

  “铛、铛、铛……现在是北京时间9点整。”在国家授时中心地下一层,安放着“北京时间”产生的核心设备——原子钟和世界时测量系统,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,分毫不差地把“北京时间”产生并发播到全国。

1

图: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

  别看原子钟貌不惊人,其实它是一种利用原子跃迁特性实现绝对时间精度的时钟设备。“‘北京时间’就是由一套几十台守时原子钟实时比对‘世界时’测量产生的。”技术专家表示,这种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,由中国电科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研制,精度达到每10万年误差1秒,成功应用于国家标准时间产生系统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要工程,以及电力、通信和计量等重要领域。

2

图: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示意图

  当望远镜对准某颗恒星时,就知道它指示的准确时刻,这种方法测定的时间叫作“世界时”。作为世界时测量系统的重要技术手段,近年来,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建设提速,中国电科承建上海65米口径天马射电望远镜、北京密云5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,日喀则、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项目,有力支撑“世界时”亚毫秒级自主测量。

科技赋能,让时间传递更“硬核”

  如何把时间信号发送给不同地方用户?这就需要授时。

  “授时手段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、长波、短波等无线电授时系统,网络、光纤、电话等有线授时系统。”技术专家表示,在卫星导航系统中,1纳秒(十亿分之一秒)的时间误差将导致0.3米的距离误差,要实现如此精密的时间测量,只有原子钟能做到。

 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卫星导航系统的“心脏”,直接决定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。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均装载星载铷原子钟,中国电科创新研制星载铷原子钟系列产品,拥有国内最大铷原子钟批量生产线,形成了系列微型铷原子钟产品,提供精确“原子时间标尺”。

3

图:系列微型铷原子钟

  巍巍高原铁臂高悬,中国电科承建的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西藏那曲发射台正加快建设。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是最为可靠的地基无线电授时手段,通过在新疆库尔勒、甘肃敦煌、西藏那曲建设长波授时台,结合现有长波授时系统,以及新建的增强型罗兰授时差分系统,将实现百纳秒量级长波授时信号全国土覆盖。

  在西部新建的3个增强型罗兰授时发射系统,是国家“十三五”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——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核心系统,中国电科科研团队创新完成超高伞形天线绝缘设计、强度设计、低损耗设计,攻克基于罗兰数据通道差分信息发播、大功率高效率信号产生与合成、精准发播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,让时间的传递更加精准。

不断攀登,精准时间赋能百业千行

  有了“守时”和“授时”,还要学会“用时”。

  中国电科研发的时间统一系统,通过接收北斗卫星、长波等授时信号获取精确的时间信息,实时利用提取的时间信息校准本地时钟,以保持与“北京时间”精准同步。系统配置小型铷原子钟或晶体振荡器,配合自研高保持智能算法,在外部授时信号丢失后的一段时间内,仍可自主保持高精度的时间信号。

  各行各业对时间应用的精度需求各不相同,高铁调度管理需要秒级精度,广播电视发播控制需要毫秒级精度,电网时间同步和故障定位、4g通信基站同步需要微秒级精度,卫星导航提供常规服务需要纳秒级精度……精度需求永无止境,推动技术创新永不止步。

  “在国家需要的领域,在国家需要的时刻,去努力,去奋斗!”技术专家表示,他们将继续努力创新,围绕时间频率产生、测量、传递到应用,打造更多自立自强的“大国重器”,在追逐精准时间的征途上努力书写不凡的青春篇章。

网站地图